序号 |
团队名称 |
负责人 |
团队主要成员 |
研究方向 |
1 |
光电检测与现代传感技术团队 |
刘金龙 |
王婷婷、张之光、臧兰云、付文斌 |
该团队依托电子工程学院,主要从事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激光光束波前控制、无线激光通信、激光大气传输与校正、望远镜高分辨率成像等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光学图像信息提取、成像优化、图像质量评价;激光雷达点云场景理解;工业、医疗环境洁净度的光电检测技术及传感器设计等方面均有研究积累。团队科研教师成员4人,研究生10人。团队的《散射介质环境光学成像校正及复原》项目获得“202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当前主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叶企孙”科学基金《大气湍流对长程传输激光光场影响机理及多孔径相干合成抑制方法》的研究工作。团队的自适应光学实验室配备完善,能够进行无线激光通信、自适应光学波前校正相关实验。拥有自适应光学方面发明专利3件。团队论文主要发表于《OpticsExpress》、《OpticsLetters》、《中国激光》等国内外光学领域知名刊物。 |
2 |
海洋智能信息系统团队 |
杨 淼 |
董自健、董国华、邹晔、苗蔚、李天佑、周磊 |
该团队依托自然资源部盐沼湿地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洋大学海洋信息工程专业,成员主要从事水下光学监测系统、人工智能海洋信息处理、机器视觉、物联网开发等。团队科研成员13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人;江苏省“333”工程2人;江苏省双创人才1人。团队教师成员近5年承担/主研省级/国家级项目20余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团队成员通过主持参加一系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中国博士后基金、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高技术协同创新项目、江苏省自然资源海洋科技创新项目等,历经10余年的研究积累,在浑浊水体光学成像系统设计及水下图像增强,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平台,海洋信息人工智能分析,物联网与智能系统控制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系统、原创性的科技成果。 |
3 |
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团队 |
刘瑞明 |
周衍、张正、王钲淳、张晗霞、徐铭初 |
该团队现有教授1名,讲师5名,在读研究生十余名,团队致力于自动化、人工智能、新能源相关研究与应用,研究方向包括控制系统、图像处理、机器视觉、综合能源、新能源出力与负荷预测、不确定性分析、气体探测、污染防护等。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2项、优秀论文奖2项。发表SC/EI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3项。承担完成企业项目10余项。 |
4 |
智能汽车传感器与感知技术团队 |
田锦明 |
程加力、栾晓东、纪林海、宗荣芳、乔佳 |
该团队由多位具有丰富的技术研发工作经历的老师组成,基于校企联合及各类基金项目,利用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加速汽车智能化技术应用创新,探索传感器智能化与感知技术在智能汽车的应用,依托专业实验室研发传感器测试关键共性技术和领军企业的先进测试方案,开发多传感器检测系统平台,为技术创新和标准化提供实验环境、验证及演示平台。智能汽车传感器与感知技术研究包括:传感器测试关键技术、新一代传感器性能测试台、实车四轮传感器信号回放再现方法和系统、单、双芯片差分式轮速传感器测试方法,工装、测试监控系统和便携式传感器特性参数测试技术、方法及装置。与大陆汽车电子(连云港)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协作关系逾十年,已经完成“速度传感器参数测量平台设计”、“耐间歇运转试验台”、“汽车速度传感器特性参数测试监控系统”、“多通道多电平信号采集系统”及“多电平信号分析与识别系统”“模拟刹车系统”“线束弯曲疲劳试验台”等系列技术开发项目十余项,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开发合作研发轮速传感器信号模拟与监控设备。与上海航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技术开发合作研发多通道汽车传感器测试系统。实现专利转让7项。 团队负责人田锦明,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汽车传感器测试、虚拟仪器测试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承担各类项目10余项,获连云港科技进步奖一项,准海科技奖一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利11项。 |
5 |
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团队 |
康家银 |
杨瑞、孙巧瑜、户彩凤、樊纪山 |
该团队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方面的研究工作。具体地,1)计算机视觉方面:主要聚焦于医学图像(磁共振、正电子发射断层、CT等)、遥感图像(全色、多光谱、高光谱等)、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处理、分析和理解;2)机器学习方面:主要专注于面向图像处理、分析和理解的深度学习算法研究,如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Transformer、扩撒模型、对比学习等。 |
6 |
电力自动化装备团队 |
吴 迪 |
王在福、周晨阳、李明明、宋永英、蒋敏 |
该团队依托江苏省零碳建筑能源智能控制工程研究中心、江苏海洋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成员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及可靠并网、电能质量提升、储能技术、微电网能源管理及优化调度、电力电子变换器、高性能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设计与优化、中大功率无线电能传输耦合机构设计等方向。团队科研成员10人,其中博士学位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人。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3人。团队教师成员近5年承担/主研省级/国家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团队成员通过主持参加一系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以及与南瑞等大型企事业单位联合研发项目,具备了深厚的研究积累,在储能系列控制器、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设备、大转矩永磁电机、电动汽车大功率动态无线供电耦合机构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系统性的科技成果。其中储能系列控制器和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设备已经通过国家认证并出口到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